北戴河酒店经典赏析:人越是贫穷,越应该做这件事——读书,足以改变命运——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

来源:北戴河旅游在线 发布:2020年05月06日 作者:碧海 人气:2397
不要高估贫穷的力量,也不要小瞧书籍的影响力,无论是书里还是书外,那些爱好读书的人,如果不能取得毕生的圆满,也不会始终挣扎在温饱线。一个人越是贫穷,就越是要去读书,读书不仅是为了战胜贫穷,更是为了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,等你的思想富裕了,人生的路自然就宽阔了。

北戴河旅游在线与您共读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


插图:电视剧《平凡的世界》剧照

凭借一本《平凡的世界》,路遥这个名字成为一个多重符号。

于他自身而言,他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作家,代表着西部地区成就最高的写作者之一,并在此后一举拿下了茅盾文学奖,嗤名海内外。

于这部作品而言,它不仅是某地区的时代展现,更是大多数人的命运缩影。

随着《平凡的世界》的普及,路遥也自此和这部作品紧紧联系在一起。

作品简介:

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,发生在陕西地区的一系列故事,其中,以孙少平和孙少安的命运为主线,刻画了一群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人生走向。

路遥作为作者,不仅是此作品的写作者,更是书中人物的现实影子。

书中的孙少平,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,从小到大,贫穷的人生底色造就他强烈的自尊心的同时,也赋予他更早地感悟世界的能力。

一路的他,跌跌撞撞,只为奔向那个意味着远方的城市,然而,“贫穷”这两个字刻骨铭心,一次次地成为绊脚石。

书外的路遥,原名王卫国,生于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中,由于经济过于困难,父母不得已在他七岁的时候,把他过继给别人。

后来的他,成长、求学、工作、写书,磕磕绊绊,尽管历经艰险,也终收获了圆满。

路遥经历过苦难,所以他笔下的贫穷、困苦才能让众人如此动容。

他是苦难的经历者,也是苦难的书写者。

他曾承受过不富有的苦楚,也曾经历过人生的低谷,因此,他比任何人都清楚,对于一个物质生活不够富足的人来说,最需要做的是什么。

而他关于这一点的领会,在孙少平的身上,就可以窥见一二。

在《平凡的世界》开篇,就展现了孙少平的生存状况。

作为一个没有经济能力的高中生,他的衣食住行全部都得靠家里,然而,他的家人却没有足够的实力,去让他支撑他的生活。

奶奶即将八十,没有劳动能力,半瘫在床上,每天都需要人照顾。

父母已然年迈,每天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尽管一年到头都很忙,到手的工分也不能让全家人温饱。

家中的大姐已经结了婚,并且养育着两个孩子,然而,姐夫王满银不学无术,导致母子三人还要靠娘家的接济生活。

兄长孙少安,在十几岁的时候就选择了辍学,不仅是为了分担家中的压力,还是想把上学的机会留给家中的弟妹。

孙少平还有一个妹妹,明明正在长身体的阶段,却很少吃过一顿饱饭。

从这样一个家庭里出来的孙少平,比起同龄人,更明白金钱背后的意义:金钱不仅仅代表着温饱着程度,还会影响一个人看待自己的态度,即所谓的自信和自尊。

孙少平所在的寄宿学校,没有食堂,所有人都是在露天的操场里拿着饭票打饭,然后聚在一起用餐。

可孙少平从来都是一个人,不是因为太内向,而是怕被人看不起。

学校的菜品分为三个等级,甲乙丙,质量依次递增,主食也分三种:白面馍、玉米面馍、黑高粱馍。

大部分人,吃到不是第一种,就是第二种,而孙少平作为一个处在发育期的男生,每天只能吃得起最差的饭菜。

所以,每次他都等到没有人的时候,才现身操场,拿走属于自己的那两个最黑的馒头。

无疑地,孙少平在内心深处是自卑的,“贫穷”这两个字,好像一个黑色的影子,时时如影随形,让他无法直面自己的长处。

不可否认的是,有的人出生就可以触及到罗马,而有的人,终其一生也无法摆脱贫穷的阴影。

就像在孙少平所在的班级里,班长顾养民是知识分子家庭,那种优越透过说话的语气就可以让人感受到,而孙少平,哪怕能力不比他差,也从不敢轻易展现自己。

贫穷就是一张网,不是走不出来,是自己不敢往前迈,其实,只要肯走出去,就可以正确认识自己。

孙少平是幸运的,因为物质匮乏的他,却拥有另外一种富有的精神食粮——读书。

孙少平很喜欢阅读,从他刚接触到小说的时候,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,曾为了看书,他废寝忘食,县文化室的图书馆里,也经常有他出现的身影。

当孙少平开始沉迷于读书的时候,他那些为金钱感伤的情绪褪却了,他那颗敏感的心也从此有了新的栖息地。

一个人的世界是有两种属性构成的,一种是物质世界,一种是精神世界,当一个人越是陷在贫穷的桎梏时,就越要去读书。

只有如此,他才能走出思维的局限,以一种客观的态度看待自己。

否则,贫穷就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,让当事人容易轻视自己,导致他不敢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。

同时,一个人的世界也是有两部分组成的,一面是身边的世界,一面是外面的世界,倘若一个人不读书,那么,他触目可及的就是身边的一方小天地。

可身边不等于全部,一个人若是把目光只局限于自己的四周,那大抵上不会有什么成就。

反之,一个在书籍的海洋遨游的人,更懂得什么是人性,什么是成功,也更容易走出一条康庄大道。

正是因为爱上了阅读,自此,孙少平拥有了克服贫穷的勇气。

那些他在名著中获得的真理,那些他在报纸上读来的启示,都会成为他前进路上的明灯,照亮他的似锦前程。

所有的书,都不会白读的,那些思想内核、精神动力已经融化在了血液里,通过言语、气质、行为作风体现出来。

这就是为什么孙少平能得到去城市里演出的机会,因为他的涵养不会因为贫穷而有丝毫的逊色。

随着展现自己机会的增多,孙少平也终于挺起了腰板,直面命运带给自己的苦楚和馈赠。

后来的孙少平,尽管中途辍学,做过工人、下过煤窑,也依然获得了不俗的成就,甚至,还收获了一段绝美而遗憾的爱情。

不过,这都是后话了。

为什么路遥要让孙少平有一个那么贫穷的背景?因为世界就是如此,太多人为了生活竭尽全力,也有太多人被贫穷束缚住了头脑。

可看看孙少平的经历,会发现,一个人的起点并不能定义一个人本身,如果他的精神世界足够丰满,便可以跨过物质上的难关。

再说回路遥本身,他从一个农民的儿子,变成一位矛盾文学奖的获得者,靠的是什么?无非是破万卷的阅读历程,和夜以继日的笔耕不辍。

而前者,恰恰是后者的起点和动力源泉。

不要高估贫穷的力量,也不要小瞧书籍的影响力,无论是书里还是书外,那些爱好读书的人,如果不能取得毕生的圆满,也不会始终挣扎在温饱线。

一个人越是贫穷,就越是要去读书,读书不仅是为了战胜贫穷,更是为了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,等你的思想富裕了,人生的路自然就宽阔了。